一天友人过生,电我:明天我生日,记得来XXX酒店喝一杯···。
生日?心想: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民俗管寿诞或过生叫起生日来了?
当时我正在某个圈的网站浏览着,正好又看见一个关于祝贺生日快乐之类的帖子【你的生日高声喊,圈友祝福用爱传】,于是点击。哇塞,好不热闹,点击率高达万上,跟帖竟然近千至。便随着思绪胡乱地写了几个字,将生日二字拆开了,生为动词 日为名词,调侃着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而额外地造就了一个日本。不曾想激起抗日情绪,还封我为抗日先锋,要命!
吾非抗日先锋,甚至把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平等看待。
日本人在本岛憋着,在亚洲装着,在亚洲以外就放荡不羁了。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日本人在欧美非等国旅游时的新闻及图片,对比一下在上海亲眼见着的日本人神色状态。
生日一说纯属想在标有祝贺生日的帖子上调侃一番,那么长的回帖,多数只记载着一些日期,在这转换一下口味,只要大家高兴就好。
这要源自一个故事:
X年X月X日,一台湾老学究寿诞在香港贺寿筵席,我正好在港,跟着朋友去了。席间,一国内小朋友洋溢地:祝老爷爷生日快乐!老学究赶忙更正:是生辰快乐!
事后,我问其故,老学究释义。下面是简介扼要的对答:
?在我国官方或民间,生日二字从何时开始记载兴说?
:不知,应该很久了吧!
:错,泛滥生日二字还得从西太后慈禧(1835-1908)说起。
?何故?
:道光皇帝时(1782-1850),皆不知英吉利方圆几何,舟车怎达,还曾在英大使拜帖叩关时问疆吏大臣,去英吉利是否有陆路直达呢。故鸦片战争(1840-1842)的失败与知己不知彼颇有关系。
?那和慈禧有什么关系?
:说来话长了,那应该是在1894年的春天,慈禧准备做六十大寿(40岁以下叫过生,40以上叫做寿,60属甲子,一个循环,59岁按农历计算就满60岁了,做九不做十就是这样来的),各国皆来朝拜。
一日,防务大臣领东瀛大和国使者晋见,慈禧懒懒地翻开拜帖,见上面文字似汉非汉,不识。又见封面图案红圆白方,问:此乃何物?
大臣答:太阳旗,就是他们的国旗。
慈禧不悦:太阳旗?狂妄!便顺手一丢。
恭亲王赶忙接住,端详一番,笑呵呵地说:太后息怒,这就一个日字!慈禧:日子?
恭亲王上前一步,接奏:对,日子。太阳简称日,太后何必为一日字而扫了生辰大寿之日子的喜庆呢?
慈禧:也是!那这个有日字的国家在哪?
恭亲王清了清嗓子:这要追溯到秦朝始皇时期。道教昌盛,始皇帝为长生不老每日使人炼丹。道士见交丹日期已近,不得已上奏:
不老丹还差一味虉草必成。
始皇:虉草长于何处?
道士:东方。皇上看,那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,周而复始。请允我带3000千童男童女前去取来,丹必成。
秦始皇准奏。那道士惶惶中犹如虎归山,鱼入海一去不回,东渡直奔了东瀛八大洲。始皇后觉,便派人追赶,追至今山海关附近的海边,一望沧海茫茫就地作罢,又恐始皇降罪追凶不力,便在山海关取名叫做秦皇岛而邀宠。那道士去到东瀛,见有好些貌似故国相貌之人以部落分居,大悦:大家和起来吧!便传播起中原文化和吏治学说,称谓大和。发展到现在,也就小有规模了。
慈禧听罢:哦!鬼子六倒是见多识广,洋之时务你到样样精通。一年有365天,就给那大和国一个日子吧,我过生诞之寿日准了他们朝拜就是,暂且先让这班使者回本国去吧!
于是,宫里慢慢地就时髦地传出寿诞的简称:生日;东瀛大和国因旗面有日,慈禧劝使者暂回本国,就简称其为:日本国了。
听完,我暗暗地佩服着这老学究的学问与辩才。细想地一想:还真是,生日一说也还真是新民主运动之后的口语。
临末还是要点一下题:这孩子谁生的?
评论